近年来,我国有关中央企业在陆上石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管道(以下简称油气管道)管理方面不断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排查治理隐患。同时,在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借鉴经实践验证的成熟管理方法基础上,积极开展油气管道运行保障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为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有关中央企业按照《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了油气管道配套管理、咨询机构,健全了管理机制,并将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与企业本身管理制度、技术要求等进行融合,形成了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管理体制机制。
在安全意识培养上,有关中央企业通过确保全员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员工安全行为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增强员工对生产过程的主观责任意识,接受员工的监督,营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
在推进科技进步上,有关中央企业针对国内油气管道的情况,初步提出了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探索了事故的预防性管理方法,搭建了管理体系框架,提升了管道风险防控和现场处置能力,研究探索了一系列安全技术,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为保障管道安全高效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加强日常管理上,有关中央企业在重点防护管线或管段(人口密集区、打孔盗油频发段、地质灾害频发段、防恐重点部位、老原油管道)加强油气管道巡护,对部分因运行日久造成腐蚀老化等现象的老旧管道进行了更新改造,提高了管道自动化控制水平和安全运行系数。
在促进行业发展上,有关中央企业不但在安全管理方面利用种种措施、手段,提高本企业安全管理能力,而且在国家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也积极参与法规标准的起草工作,将平时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融入法律法规条文中,使法规标准更加具备可操作性。部分中央企业借助雄厚的实力、丰富的经验,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标准组织(ISO)的标准制定工作,部分工作已得到各成员国认可,成功立项。
此外,各中央企业在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强化管道运行管理的基础上,逐渐认识到科技对管道运行的重要性,纷纷投入人力、物力积极开展管道运行保护技术研究,特别是在“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后,联合参与了国家组织开展的油气管道安全保障对策措施研究工作,为我国全面提高油气管道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石油
提出管道完整性管理理念
中国石油下设中国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其作为中国石油的四大专业公司之一,主要负责长输油气管道的业务指导、运营管理、建设和科研工作。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下面有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上海)、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廊坊)和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公司(新疆)。
中国石油还下设了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北京华油天然气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北京油气调控中心和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4家单位,分别负责一部分管道管理工作。
形成自身独特的管理体系
中国石油以“集约、统一、简化”为原则,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应急预案等进行全面整合与关联,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管理体系,基本实现了管道流程、标准和作业文件相统一。
中国石油下设专业公司,对油气管道进行管理,并在各公司成立安全环保委员会,下设专业委员会,作为安全环保工作的决策机构。专业公司配备安全总监,设专门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对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进行监管。
构建系统的管理体系
中国石油通过多年研究,提出了管道完整性管理理念,通过数据采集、高后果区识别、风险评价、完整性评价、维修维护、效能评价六步循环,对事故进行预防性管理,构建了系统的管理体系。
从2010年起,中国石油对部分管道开展风险评价。在运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肯特评分法的基础上,中国石油经自主研发,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需求的评价体系和工具,涵盖了管道运营过程中腐蚀、制造与施工缺陷、地质灾害、第三方损坏、误操作等主要风险。
引进先进的监控系统
中国石油为确保油气管道安全运行,采用漏磁内检测、几何变形内检测等技术,对严重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的管道本体缺陷进行检测,找出缺陷位置和缺陷尺寸。对于具备内检测条件的管道,中国石油制定检测计划,已先后对庆铁线、铁秦线、铁抚线、秦京线、任京线、中沧线和马惠线等老管道,开展了管体缺陷修复工作,至2015年底,预计内检测率达100%。
为防止出现管道防腐层破损、杂散电流干扰等问题,避免管体腐蚀,中国石油还定期对管道进行线路外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可对管道外防腐系统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并及时进行整改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