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氧化碳CO
1、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无色无味气体。
熔点(℃):-119.1 相对密度(水=1):0.79
沸点(℃):-191.4 相对密度(空气=1):0.97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140.2 临界压力(MPa):3.50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2、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 爆炸下限(V%):12.5
引燃温度(℃):610 爆炸上限(V%):72.4
闪点(℃):<-50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0.720
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大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3、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接触限值:中国MAC:30mg/m3 前苏联MAC:20mg/m3
美国TVL-TWA:OSHA 50ppm,57mg/m3; ACGIH 25ppm,29mg/m3
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 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
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可有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
重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50%。深度中毒可至死亡。
慢性影响: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可至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
4、吸入急救措施
①.对于轻度中毒者,只要将其抬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而又温暖的地方,休息一段时间,就会很快好转。
②.对于中度中毒者,如昏迷时间不长,可将其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抢救,一般数小时后也可恢复清醒,但仍可能有头痛、乏力、嗜睡现象。
③.对于重度中毒者,可将其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抢救,并注意保暖,呼吸、心跳停止者,可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并立即抬到医疗部门作进一步治疗。
5、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生产、生活用气必须分路。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检查防护眼镜。
防 护 服:穿工作服。
其 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检查。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6、泄露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二、黄磷
1、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无色至黄色蜡状固体,有蒜臭味,在暗处发淡绿色磷光。
主要用途:用作特种火柴原料,以及用于磷酸、磷酸盐及农药、信号弹等的制造。
溶点(℃):44.1 相对密度(水=1):1.82
沸点(℃):280.5 相对密度(空气=1):4.42
饱和蒸汽压力(Kpa):0.13/76.7℃
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苯、氯仿,易溶于二硫化碳。
临界温度(℃):721 燃烧热(KJ/mol):3093.2
2、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磷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光照。
稳定性:不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卤素、硫 灭火方法:雾状水
危险特性:接触空气会冒烟自燃。受撞击、摩擦或与氯酸钾等氧化剂接触能立即燃烧,甚至爆炸。
3、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第4.2类 自燃物品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9;40 包装类别:I
储运注意事项:应保存在水中, 且必须浸没在水下,隔绝空气。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化剂、H发泡剂、卤素(氟、氯、溴)、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应经常检查润湿剂干燥情况,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4、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接触限值:中国MAC:0.03mg/m3 前苏联MAC:0.03mg/m3
美国TWA: ACGIH 0.1mg/m3
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吸入中毒表现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呕吐、心动过缓、上腹疼痛、黄疸、肝肿大。重症出现急性肝坏死。口服中毒出现口腔糜烂、急性胃肠炎,数天后出现中毒性肝炎、肾损害。严重者发生肝坏死。本品可至皮肤灼伤,磷经灼伤皮肤吸收引起中毒,发生肝损害、急性溶血等。
慢性中毒:有神经衰弱综合症、消化功能紊乱及骨骼损害,尤以下颌骨显著。
5、急救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清水冲洗或湿布覆盖,以隔空气,阻止燃烧,继之用3%碳酸氢钠液浸泡。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 入:误服者立即用2% 硫酸铜洗胃,或用1:5000高锰酸钾洗胃。洗胃及导泻应谨慎,防止胃穿孔或出血。就医。
6.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 必须佩戴防毒面具。
防 护 服:穿相应的防护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 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醒。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7、泄漏处置: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示标志,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用水、潮湿的沙或泥土覆盖,然后收入金属容器并保存于矿物油中。如果大量泄漏,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清除。
三、含氟气体:
1、理化性质
分子式: F2 相对分子量: 38.00
CAS号: 7782-41-4 危险性类别: 第2.3类有毒气体
外观与形状:淡黄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熔点(℃):-218 相对密度(水=1): 1.14(-200℃)
沸点(℃):-187 相对密度(空气=1):1.70
溶解性:溶于水 临界温度(℃):-129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5.57
2、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不燃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最小点火能(mj)无意义
爆炸下限(V%): 无意义 爆炸上限(V%): 无意义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是最活波的非金属元素,几乎可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剧烈反应而燃烧。与氢气混合时会引起爆炸。特别是与水或杂质接触时,可发生激烈反应而燃烧,使容器破裂。氟对许多金属有腐蚀性,并能形成一层保护金属氟化物。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穿特殊防护服,在掩蔽处操作。切断气源。须有无人操作的定点水塔或雾状水保持火场中的容器冷却,切不可将水喷到漏气的地方,否则会助长火势。
3、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接触限值:
中国MAC:1mg/m3 前苏联MAC: 未制定标准
美国TVL-TWA: ACGIH 1ppm,1.6mg/m3
美国TLV-STEL: ACGIH 2ppm,3.1mg/m3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本品高浓度时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急性中毒:高浓度接触眼和上呼吸道出现强烈的刺激症状,重者引起肺水肿、肺出血、喉及支气管痉挛。氟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高浓度可引起严重灼伤。
慢性影响:可引起慢性鼻炎、咽炎、喉炎、气管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骨骼改变。尿氟可增高。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5、防护措施
检测方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氟试剂-镧盐比色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正常工作情况下,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高浓度环境中,必须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戴隔离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正常工作情况下,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高浓度环境中,必须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戴隔离式呼吸器。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 防 护:戴橡胶手套
其 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6、泄露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直至气体散尽,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将残余气或 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厨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