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城市燃气事业发展迅速,城市燃气得到快速的普及,城市燃气的使用量大幅增长。这一方面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燃气事故的发生也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成为燃气行业关注的热点。
城市燃气如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运行,在通常情况下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各类城市燃气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在外界条件异常、人为疏忽或故意破坏等情况下出现的,如地震、雷击等不可抗力导致的燃气储存、输配系统的泄漏、爆炸;设备设施缺乏养护而失灵、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所造成的燃气安全事故;以及各类人为破坏燃气基础设施而引发的燃气安全事故。
一、燃气安全事故实例
2015年2月3日北京市海淀区一户居民家中发生燃气爆炸,该住户家中窗户被震碎,厨房部分墙体破裂,所幸这次意外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原因是事主蒸煮食物时忘记关火。水从锅里溢出来后,导致燃气泄漏。当事主在洗手间打开水龙头热水器启动引发爆炸。
2015年7月20日,兰州大学医学校区南校区院内,发生一起气体爆燃事故。共有31人受轻伤。事故原因系施工方在实施拆除作业过程中,损坏了已被封堵的人工煤气时代的DN80钢质输气管道,造成天然气泄漏,导致爆燃。
2015年11月17日,大连市西岗区一户居民家中,因烧水扑灭煤气,一对八旬老夫妻被发现熏死家中。居称,此前老人家中曾发生烧水扑灭煤气的情况,另外老人家中也没有煤气报警器。据了解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该市一社区发生3起煤气中毒事故,造成6死3伤的严重后果,而三起事故均为使用煤气不当所致。
所有这些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也给社会的公共安全与稳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不得不引起各级管理层和用户自己高度重视城市燃气安全管理和使用的重要性。
二、事故原因分析
2.1燃气用具前无回火安全防爆装置目前我国城市管道燃气及包括液化石油气罐在内的所有民用燃气管路中没有回火安全防爆阻火器。目前国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为了燃气设备和人员的绝对安全,都生产和使用各类工业和民用阻火器,值得我国燃气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借鉴。
2.2管道燃气
采用管道方式供气的主要气源是天然气、煤气。这种方式供气设备通常由管道、门站、高压站、调压装置及管道上的附属设备组成管网体系。由于管道属隐蔽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的下陷、管道的老化及其他不可预见等原因都可造成空气进入管内,载体介质本身易燃易爆,并处于一定的压力状态,因此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我国每年发生的管道燃气爆炸事故较为频繁。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管道设备老化、腐蚀严重。部分管道使用几十年从未进行检测维修,其安全可靠性无法确定。许多城市的燃气管网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局部管道位置发生了变化,道路拓宽等原因使燃气管道置于车道下面,极易造成管道受压损坏,发生燃气泄漏。另外由于阀门、法兰连接不严也会导致介质泄漏。
(2)载体设备上的泄压装置、防爆片、防爆膜等不起作用,危险区域的电气设备不防爆,无防雷、防静电或虽有但不起作用。
(3)安全责任和管理措施不落实,安全组织和规章制度不落实,违反操作规程等。
2.3人为因素
(1)粗心大意,在人员长时间离开厨房时忘记关闭阀门或关阀不严导致大量燃气泄漏。
(2)犯操作错误,习惯于"以气等火",不遵守"以火等气";导致在点火前漏出燃气。
(3)管理不严,违章储存,使用不当。尤其是一些餐饮性经营场所。
(4)从事燃气经营的作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有些人员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或没有定期培训。燃气消防安全知识知之甚少,没有能力发现安全隐患甚至违章操作。
三、城市燃气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为了避免燃气闪爆事故的发生,提醒广大用户:
1、选用燃气灶具时应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带有熄火保护装置的燃气灶具,并且在使用天然气的房间应设置燃气泄漏报警装置,同时安装事故通风机与报警装置联动。当燃气灶具长时间不使用时,关闭燃气阀门。
2、进出建筑物的燃气管道的进出口处、室外的屋面管、立管、放散管、引入管和燃气设备等处均应有防雷、防静电接地设施。
3、使用天然气时要有人看管,烧水、煮奶、煮粥时器皿不要装得太满,以防溢出将炉火浇灭发生漏气。长时间使用燃气,易使室内氧气不足,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4、胶管长期使用易发生老化现象,建议用户定期更换,并用卡具将胶管固定好。
5、不要在装有燃气设施的室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更不能存有第二火源;不要在燃气设施上捆绑、悬挂和存放物品。
6、在进行室内装修时,不要自行移动燃气设施,否则会破坏原有燃气设施的气密性;也不要将燃气表、燃气管道、燃气阀门密封起来,以免埋下安全隐患,若需移改,可以找燃气公司来施工。
7、为了便于识别天然气泄漏,燃气中添加了臭味剂,燃气泄漏后会有一种臭鸡蛋味道,用户如在家中闻到这种气味,很可能出现了天然气泄漏,此时千万不要操作家里的电器开关和拨打电话,不能动用明火,要及时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并迅速离开现场报修。
很多时候灾害都是可以避免的,往往由于人们的一时的疏忽大意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只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这些小的细节,就能够及时避免危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