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阴极保护的基本参数
最小保护电流密度和最小保护电位是衡量阴极保护是否达到完全保护的两个基本参数。外加阴极电流强度越大,被保护金属的腐蚀速度就越小,使金属停止腐蚀。亦即达到完全保护时所需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最小保护电流密度,此时的电位称为最小保护电位。由于在实际工作条件下,往往很难直接测量被保护金属表面的电流密度,因此常以测定金属在所处介质中的电位值来评定其保护程度。最小保护电流密度和最小保护电位都通过实验确定。它们与被保护金属的种类、表面状态以及腐蚀介质的性质、浓度、温度、运动状况等因素有关。
(2) 阴极保护设计要点及原则
设计要点:
① 确定合理的保护度。
阴极保护的保护效果以保护度Z表示:
V1——未保护前金属的腐蚀速率;
V2一—保护后金属的腐蚀速率。
一般阴极保护的效果随外加阴极电流的增大而增高,但并非按比例提高;当电流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再继续增加电流密度还会降低保护度。如图5-3-7,碳钢在静止海水中,当i保=2mA/dm2时,已接近完全保护,如果将保护电流密度增大到62mA/dm2以上,则保护度
反而有所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过保护”。产生“过保护”不仅浪费电,而且还会使被保护金属表面因发生析氢,导致钢材“氢脆”;所以采用阴极保护时,并非任何场合都要求达到完全保护,其保护度应根据被保护设备使用寿命与经常性消耗费(电能或护屏的消耗)等进行综合经济核算后确定。
就护屏保护来说,阳极材料对保护效果的影响往往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为了使被保护构件的表面获得足够的电流密度,要求护屏必须具有足够负的电位,并且极化性能愈小愈好;在使用过程中表面不产生高电阻的硬壳,溶解均匀。
③ 护屏或辅助阳极的合理配置。
阳极配置是否恰当,对阴极保护效果影响很大,特别对于结构形状比较复杂的设备以及介质导电率不太高的场合尤为突出。如果阳极配置不合理,则会发生电流的“遮蔽作用”。遮蔽作用是由于电流有选择电阻最小的途径流动的特性,被保护设备上距离阳极最近的部位,电阻最小,将集聚很高的电流密度。而离阳极较远的部位,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电流密度,致使保护度降低,甚至完全得不到保护。所以采用阴极保护的设备,其结构形状不宜太复杂,尤其要避免伸得较长的突出结构。阳极的数量和配置应尽量做到与被保护结构的各部位的距离大致相等,使电流的分散均匀。
④ 要预留保护参数的监测点。
在实际保护条件下,金属表面的保护电流密度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有较大波动。为了便于对保护参数进行测量和监控,在被保护设备上应预留保护参数的监测点,以便可测控设备上的保护电位。
设计原则:
① 阴极保护应用条件:
a. 被保护的对象其整个长度上应是导电的,且导电性应足够的好。
b. 被保护的对象应处于同一电解质体系中。
c. 被保护的对象不应与有低接地电阻的设备电连通。
d. 被保护管道或容器应具有绝缘防腐层。
② 阴吸保护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
a. 对被保护金属提供足够的保护电流,并使保护电流的分布达到理想的保护效果。
b. 尽可能降低对邻近地下金属构筑物的干扰影响。
c. 设计的阴极保护系统,其寿命应与被保护金属的寿命相一致。
d. 阴极装置应设置在不易受干扰与损伤的地方。
③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的设计原则:
a. 在金属构筑物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的设计中,对其保护范围要留有10%的余量,阳极的设计寿命应与被保护金属的设计要求相匹配,一般不宜小于20年。
b. 设计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时,应注意保护系统与外部金属构筑物之间的干扰影响,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其直流电源的额定功率应留有50%的余量,其输出与回路的电阻相匹配。
④ 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的设计原则:
a. 镁阳极适用于电阻率较高的土壤,当土壤(或水)电阻率小于10Ω·m,pH不大时不宜采用,在交流干扰地区应用镁阳极时应注意其电位的稳定性,防止极性逆转。
b. 铝阳极一般不在土壤中使用,但当土壤中氯离子浓度较高或在油田污水环境中可使用。
c. 锌阳极一般应用于土壤电阻率在15nΩ·m以下的环境。当技术经济合理时,锌阳极的应用范围可扩大到土壤电阻率约30Ω·m的地点,当环境温度高于65%时严禁应用锌阳极,以免发生极性逆转。
d. 牺牲阳极在土壤中的应用应采用适合阳极工作的填包料,填包料厚度一般不小于1Omm,填包料的电阻率不大于1.5Ω·m,并宜选用袋装法埋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