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液化气储配站安全管理稍有松懈,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使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因此,在日常的安全工作中应做到“五落实”来强化安全管理。
一、落实好机器设备的管理
机器设备的安全运行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保障,只有对机器设备进行综合管理,正确使用,精心养护,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才能充分发挥设备效能,满足生产运行需要。因此,对于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保养工作十分重要。
1、完善设备管理制度,落实设备管理责任。一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如《特种设备管理制度》、《机器设备检修制度》、《设备保养制度》等。二是要落实“三定”制度。即:“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在机器设备上悬挂责任标志牌,明确责任人、维修保养时间等内容,执行设备专人管理。
2、做好设备维修保养,确保设备质量。一是加强设备保养,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思想,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是精心修理,保障设备及时修复。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执行设备隐患不过夜制度,确保机器设备维修及时率。
3、强化机器设备的档案管理。设备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的一部分,担负着设备技术资料的收集、记录、填写、积累、整理、鉴定、归档、统计、提供利用的任务。应建立完善设备管理的台帐、技术档案,包括: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台账,机器设备档案台账,机器设备维护保养台账,机器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台账,压力管道信息台账,机器设备年度维修计划台账,压力容器现场安全检查台账等。
二、落实好重大危险源管理
重大危险源是液化气储配站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效控制重大事故,必须从防止隐患条件和激发条件产生入手,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监控,严密监视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好重大危险源管理。
1、强化警示系统。在站区和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将进站须知、安全标志、消防标志、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内容统一制作上墙。
2、做好储罐及附属设施的检验、检测。按规定定期对储罐、安全阀、压力表、管线、静电避雷设施、气体检测系统、紧急切断系统进行检验,并做好检测、检验纪录。
3、做好风险评价,有效控制风险。风险评价是安全标准化的基础和核心,实施安全标准化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类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通过全面查找、分析企业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据此实施各类风险控制措施,改善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一是成立风险评价领导小组,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根据储配站的有关设计规范和辨识出工艺及运行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具有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且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以及经济合理的安全对策措施。储配站安全评价的主要安全对策措施应包括技术对策措施、劳动安全对策措施、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及事故应急预案。二是对常规活动,以岗位、工序为评价对象,组织全员进行工作危害分析,使职工掌握风险控制措施,增强事故预防和处理能力。三是对维修、改造等非常规活动强化业务流程,坚持维修前和投入使用前的审批制度,在作业前必须进行作业活动的风险评价,否则不允许开展作业活动。
4、加强危险源现场管理。一是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通过心想、眼看、手指、口述等一系列行为,对工作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进行安全确认,使职工的注意力和物的可靠性高效统一,从而达到避免违章,消除隐患,杜绝事故的目的。二是推行作业现场三级监管制度。即:运行工每一个小时进行一次翻牌巡检,班长每次作业前对作业现场进行巡查,科长不定时对作业现场进行巡查。